所有栏目 注册/登录查看更多名字 联系我们

‘识’的详情信息

五行
繁体
繁体笔画19画
拼音shi

'识'的金山点评

'识'的详细释义

识<动>

(形声。从言。戠声。善于言谈,表示有知识,故从言。本义:知道;懂得)

同本义;;

識,知也。--《说文》

君子是识。--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。笺:“知也。”

壹宥曰不识。--《周礼·司刺》

草荣识节和,木衰知风厉。--陶潜《桃花源诗》

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,识众寡之用者胜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
不识有诸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苟有险,余必下推车,子岂识之?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
使汝不识诗书,或未必艰贞若是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
又如:识味(知味);识空便(知趣;识相);识道(知圣道);识义(知义理)

认识;

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
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。--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--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
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!--唐·高适《别董大》

又如:识路(认识道路);相识(彼此认识);识丁(认识字);识认(认识)

赏识;

林识拔同郡王经于民户之中,卒为民士。--陈寿《三国志》

又如:识鉴(赏识鉴别);识举(赏识并举用);识遇(赏识知遇)

感觉;识别;辨别

新妇识马声,蹑履相逢迎。--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何用识夫婿?白马从骊驹。--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

独其为文犹可识曰“花山”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又如:识宝太师(受贿的贪官);识主(识货的买主);识真(识别真相);识理(辨认和理解)

识<名>

见识;知识

贾生志大而量小,才有余而识不足也。--苏轼《贾谊论》

非学无以致疑,非问无以广识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
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矣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又如:常识;才识(才能和见识);胆识;才益多者其识远;识略(见识与谋略);识面(世面);识野(个人一瞬间在内心中意识所及的范围或所能觉知之意念的范围);识断(具有见识,并能判断);识远(见识远大)

佛教用语。思维、认识、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。如:识神(心识,心灵)

相知的朋友

异乡无旧识,车马到门稀。--唐·刘禹锡《元日感怀》

思想或意识

阮公虽沦迹,识密鉴亦洞。--颜延年《五君咏》

又如:识想(思想;意念)

识<副>

通“适”。刚才

识见不谷而趋。(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。)--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

含'识'字成语大全

  • 识二五而不知十
  • 远见卓识
  • 碍口识羞
  • 博识多通
  • 博闻多识
  • 博闻强识
  • 不打不成相识
  • 不打不相识
  • 不识不知
  • 不识大体
  • 不识东家
  • 不识高低
  • 不识好歹
  • 不识局面
  • 不识庐山真面目
  • 不识马肝
  • 不识起倒
  •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
  • 不识时务
  • 不识抬举
  • 不识泰山
  • 不识一丁
  • 不识之无
  • 不学无识
  • 才蔽识浅
  • 才多识寡
  • 才高识远
  • 才识过人
  • 戴头识脸
  • 短见薄识
  • 多见广识
  • 凡才浅识
  • 反眼不识
  • 蜂识莺猜
  • 肤见谫识
  • 肤见謭识
  • 高才远识
  • 高才卓识
  • 高见远识
  • 高明远识
  • 高识远见
  • 寒腹短识
  • 闳识孤怀
  • 见多识广
  • 见经识经
  • 见精识精
  • 教一识百
  • 鉴机识变
  • 老马识途
  • 略识之无
  • 默而识之
  • 目不识丁
  • 目不识书
  • 强识博闻
  • 身后识方干
  • 识变从宜
  • 识才尊贤
  • 识二五而不知十
  • 识礼知书
  • 识明智审
  • 识时达变
  • 识时达务
  • 识时通变
  • 识时务者为俊杰
  • 识涂老马
  • 识途老马
  • 识微见几
  • 识微见远
  • 识微知著
  • 识文断字
  • 识文谈字
  • 识字知书
  • 似曾相识
  • 素不相识
  • 通才练识
  • 通材达识
  • 通儒达识
  • 通元识微
  • 未识一丁
  • 无般不识
  • 学识渊博
  • 一般见识
  • 一丁不识
  • 一面之识
  • 遗物识心
  • 有胆有识
  • 有识之士
  • 有眼不识泰山
  • 远见卓识
  • 知羞识廉
×